影后凱特布蘭琪在新片《塔爾》中,以精湛演技詮釋一名交響樂團指揮,看了兩次預告片,覺得可能太過藝術,應該會看不太懂。而現實生活中以指揮為志業的瑪琳艾索普,前些日子接受媒體專訪時,認為大眾可能將電影《塔爾》中的主角聯想到她,但電影為求戲劇效果所誇飾的杜撰情節,使她不得不出面發聲。
瑪琳艾索普的紀錄片《首席女指揮》,是2021年6月的電影,美國本土在2022年一月上映,臺灣則安排在上週上檔。不明究裡的人,可能以為瑪琳想搭《塔爾》的順風車為自己的紀錄片造勢宣傳,但其實這是臺灣片商排片的巧合,早先兩部更是同一天上映,後來《塔爾》延到三月去了。
因為這些原因,加上看了幾則音樂人或影評人的推薦,讓我對這部紀錄片有了點興趣。其中更想探究的是「指揮」這項工作。對我來說,指揮有種權威感,交響樂團動輒近百人的編制,如何將這些優秀的演奏家共冶於一爐,指揮要如何發揮作用帶領樂團演奏,更厲害的指揮,不是照本宣科地讓樂曲演奏成與前人相同,而是在指揮棒的律動下,有專屬於這個組合(指揮與樂團)的新火花。
海報上的瑪琳,抓住了她在指揮台上的專注神情,但這不是一部嚴肅的紀錄片,由傳主本人透過鏡頭娓娓道來成長、求學與工作各階段經歷,語氣平穩,聲音誠懇,用字優美,每一段旁白都像是抒情的慢板,卻又藏著讓人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學校、音樂圈,乃至社會要這樣對待她?
——— 以下有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