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這本小說 台灣目前賣了三十萬本 全球賣了一千萬本
 不過 我「還沒」看過
 所以本篇內容不會有原著改編好壞與否的觀點 純粹談我所看到的這部電影
 而說「還沒」 是因為看完電影之後 我想 我會回頭去找這本小說
 在這個故事裡 文字的力量大過畫面 那些看過小說的人都這麼說
 (下文有雷請斟酌 當然 看過小說的就沒差了)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931RLxzjbKoiTcsg4BCahAacL4jK6WTRsKlM95JMUnIPZqF85_4xZ09asV1jTc-RU」
 雖然沒買書 電影原聲帶倒是先入手了(好像已經成了習慣)
 幾軌快節奏的旋律 是這張原聲帶起先聆聽時最引人遐想的片段
 與電影結合後 〈Opening Titles〉所搭配的開場工作人員字幕
 雖然呈現的都是英文 但筆畫轉變間 卻有中東文字的韻味 很有意思
 〈The Call, Kabul 1978〉與〈Kite Tournament〉所襯托的那種歡愉興奮感
 我們看到了阿富汗孩童手中那一絲細線的千變萬化
 電影採取的拍攝角度 從看風箏在山稜間競逐或從風箏頂端俯瞰整個城鎮
 幾百只風箏一同在天空翱翔著 任誰看到這幕 心裡都會跟著雀躍起來
 而我更想知道 在小說裡 作者是如何用生動精準的文字來描述這場風箏大賽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9DQt07iGg_xyMhAoHP5EwDmRXd2X15kwHMrMZLzjyJ31jDjGZPHanHnO3YZRRqtag」
 依照官網的說法 影片包括三個主題
 Friendship/友誼  Redemption/救贖  Hope/希望
 電影裡 除了部分美國場景 大部分的對白都是使用阿富汗當地語言
 這讓我想到《藝伎回憶錄》當初對於演員所使用的語言而引起的爭議
 《藝》的原著是英文 電影裡採用的觀點是一位身處美國的藝伎在回憶過往
 當初的那些回憶 在影片中也是全部採用英文發音
 有人認為 可以看成是「她」在向別人訴說塵封的往事
 《追》的原著也是英文 導演卻決定在影片中 以當地的語言作為角色發音
 讓人以更真實的感受看待主角的童年往事以及後來歸鄉的營救
 所以這部美國出品的影片 在金球獎是「最佳外語片」的角逐者之一
 
 不過 有一段場景 讓我對語言與文字產生了矛盾情結
 那是在阿米爾回到故鄉 讀著哈山寫給他的那封信
 從電影中 可以清楚看到 信紙上寫的是阿富汗文字
 但聲音上(阿米爾看著文字的內心朗讀)卻是以英文發音
 這裡 讓我迷糊了

 而種族之間的對立 則讓我回想起《盧安達飯店》
 其他世界的人 絕對分不清楚胡圖人與圖西人 這兩種黑人的差別
 如同其他國家的人 也搞不懂阿富汗境內兩種對立的族人如何區別
 當然 不必說別人 在這塊土地上 
 以前有 漢人與土蕃的交惡 泉州人與漳州人的械鬥
 現在則有 泛藍與泛綠的對立 …… 

 因為 是以一個對內容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進戲院
 所以 當我知道了哈山與阿米爾原來是親兄弟時的驚訝與錯愕
 便急著回想先前的畫面
 想到幼時阿米爾提議改請佣人 父親的斥責中 一句哈山也要永遠待在這個家
 想到阿米爾畢業那晚 父親在酒店裡說的那句 如果哈山現在也在這裡多好
 事隔這麼多年 為何這個父親仍然惦記著哈山
 那時阿里與哈山的離開 可以看成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道德規範下
 父親不能因為不願他們離去而自己揭露真相
 但為何父親直到死去 都沒有親口跟阿米爾說這件事
 這是我比較納悶的 也許書裡有答案

 哈山之於阿米爾的千千萬萬遍 是一種友誼與忠誠的對待
 阿米爾之於索拉博的千千萬萬遍 是一種親情與彌補的付出

 電影裡有太多讓人鼻酸的場景(是那種一點一滴的累積)
 尤其當風箏再度飛起 阿米爾對索拉博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讓人好心疼 儘管最後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忍不住在心裡OS「也太矯情了吧」
 但還是心甘情願地為這句話落幾滴淚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9-N7JeuqCpCJXXlpgH-YiMJTwTcZ8mW3CgsXj_XuZbaoZqI3aWZCoOOqtrjY6rbFs」
 誠摯推薦電影官網 http://www.kiterunnermovie.com/
 可以聽到電影開場讓人振奮又充滿中東味的片頭曲
 可以看到在城鎮上空恣意飛翔的那紙風箏
 可以試聽電影配樂(Media 選項 Soundtrack 推薦 1  7  4  2  19)
 還可以選一個喜歡的風箏寄出留言給朋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Mon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