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華文世界中,我比較喜歡讀大陸作家的書
相較起來,大陸作家比較願意以多一些的詞句來描寫事物,
這是一種對情節的鋪陳,
對我而言,這才叫做「作家」。
或者從另一方面來看,我比較喜歡的故事,
並非發生在現代,並非在近幾年,
可能是清末民初,可能是明末清初,
那種有了點歲月鑿痕的故事,更可見作家的功力。
莫言,先前讀過他的《檀香刑》,就是個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
之後出版了一部長篇《四十一炮》,
那時,有動念想讀,
不過這可是部上下兩冊加起來厚厚七八百頁的長篇,
要是故事不對味,之後是放棄還是勉強,都難。
好在,時間這麼一拖,麥田出版了《莫言小說精短系列》,
《誠品好讀》選之為「二○○五終於等到出版」。
此系列共分三冊《蒼蠅‧門牙》、《初戀‧神嫖》、《老槍‧寶刀》,
第一本講述鄉野間孩童的生活故事,
第二本主題在青春少年的慾望情懷,
第三本描寫著黃土地上的種種傳奇。
我剛讀畢的《蒼蠅‧門牙》以一篇莫言在美國大學的演講稿作為代前言,
名為「飢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
在這篇講稿裡,莫言用極其平淡的口吻敘述著他年少時期,
在東北家鄉飢餓生活下的種種面貌,
雖然成為了作家創作的動力,但讀起來卻讓人心酸,
在刻意平穩的筆調中,卻揭露了不堪。
這十六篇小說的舞台便是五○、六○年代的中國大陸東北。
場景淨是黃土一片,門外的路樹都被剝了皮,
不是蟲害,而是飢餓的人群。
孩子面對身上的爛瘡凍疤,如同大人般的輕視如無物。
其中幾篇花了大篇幅敘述著故事,原以為結局就這樣了,
竟在最後屈指數行,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
彷彿狠狠連打了幾記耳光。讀到最後一個字,腦子裡還熱辣辣的。
更有幾篇,人物在過度飢餓下,做了些非常人的行為,
他們自以為平常,卻足以讓人闔上書本,不寒而慄。
怎麼看待這些故事,當作一則則嘆為觀止的鄉野傳奇嗎?
這些故事絕非百分百憑空捏造,那些拿來當作基礎的,
是曾經發生在那塊土地上的真人實情。
飢寒交迫的年代是過去了?還是……
短篇小說區區幾則,其中的警世意味絕非寥寥數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