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十點開門就買票進場
但昨天排版論文集搞到凌晨 早上還是補個眠
恢復點元氣才有能量與書展的人潮抗衡
好在 我要衝的不是你推我擠的動漫館
世貿一館裡 原本各家出版的攤位 我就不多做介紹了
攤位大同小異 只是替換每年的最新出版書籍而已
介紹幾個今年書展特別規劃的展覽
↑【手創文學-台灣作家手稿特展】
由國立台灣文學館所策劃的主題展覽
展出各年代台灣作家的親筆真跡或複印本
有小說手稿 創作筆記 或是書信往來
像是一封齊邦媛老師寫給作家林海音的信箋上
便叨念著國文備課的難度 很是有趣
拍了張作家施叔青《台灣三部曲》的小說原稿
這三本 是買齊了 但只讀了一本半
↑【朗讀節】
這是今年首度辦理的活動
小說雖是繁體中文 但其實在作家的腦海裡
人物操弄著是不同地區的口音 可能是客家話 可能帶有香港口音
甚至還有國外作家以原文朗讀原作
或是搭配音樂歌唱 呈現不同的閱讀樂趣
看著DM上的場次 都是重量級作家壓陣 真想親臨
↑【書展大獎 & 金碟獎】
書展大獎已於日前公佈 金碟獎則是今天在現場才看到最後獲獎的作品
當然入圍的佳作也都有一併展出
正當我輕輕觸摸細細研究每一本入圍作品的裝幀與設計時
有位得獎者 正在他的作品前端著他的獎牌 由友人為他攝影留念
讓人好生忌妒啊
↑【不丹國家館】
近年書展 都會以某個國家為主題
從文學等角度深度介紹該國文化
今年的不丹 除了介紹印刷方式祭祀活動特色建築外
不丹的郵票聽說是許多集郵迷眼中的夢幻逸品
↑【台灣幸福力】
今年書展主題為「閱讀,幸福進行式」
從作家筆下的文字 體會食衣住行育樂的幸福來源
這區的書籍很推薦花點時間來細細品味
比在書商的大部頭陣仗中尋尋覓覓來的簡單
↑【不可能的圖書館】
這些「書」是義大利佩奇中心美術館所典藏
藝術家腦子裡的書 並不單純只是本書
可能是塊磚頭 可能是塑膠或毛皮的頁面 可能不能翻
大多數都僅此一本 無法再製
↑【主題廣場】
這場是重量級的海外作家訪台座談 喬斯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
《蘇菲的世界》是屢被臺灣文壇推崇的佳作
一旁還有作家郝譽翔及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醞參與座談
大家看起來好像都聽得懂英文 厲害
書展中 順便逛到了先前有合作過的出版社
有幾本書因為當時正事繁重 所以只有幫忙設計版型 沒有進行內文排版
雖然錢是拿到了 但不知道書後來是否真的套用我設計的版型
果然翻了那幾本印象中的書名 內頁真的是沿用我當時的版型
有種小小的悸動 但看到出版社社長時 我又怯懦的掉頭離開了
這位社長很重用我 雖然我三番兩次延期脫稿甚至還有不可原諒的到期才反悔
他還是給了我很多次機會
是否還會有再合作的可能 機會應該很小了吧
嘆
因為突然有了筆書展血拼的預算
所以今天入手六本 共計2019元
台灣久久:台灣百年生活印記(共三冊)
中國時報從去年1月1日起,便以每天一篇的專文
回顧台灣百年來的重要社會記憶 三冊主題依序為
【玩樂一百年】呷飯.看戲.遊玩.摩登
【人文一百年】讀冊.運動.生死.拜拜
【政經一百年】起厝.創業.投票.風雲
年紀漸長 愈來愈覺得需要更了解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
相信這三本書能串連起那些台灣人的共同回憶
詳細書籍介紹
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
這本書先前留意了好久 一直沒有下手的勇氣
上一本《十一元的鐵道旅行》被沒有打動我多少
但聽聞這本 是劉克襄至今創作生涯中
最有感情溫度的一本 除了對自然對土地的情感 更有滿滿的人情味
接連獲選時報開卷好書並入圍書展大獎
詳細書籍介紹 作家部落格
強雅貞《遇見臺北角落》
印象中老套無趣的政府出版品 近年來越作越好
這本由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出版的圖文書
由Fion執筆創作 撇開文字先不說
小巧可愛的水彩畫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理由
詳細書籍介紹 作家部落格
陳淑華《島嶼的餐桌》
突然覺得最近飲食文學好夯 大家都在吃 大家都在寫
舒國治 蔡瀾 黎智瑛 焦桐 吳恩文 胡天蘭
有些是美食家變文學家 有些是文學家變美食家
飲食文學有某種望梅止渴的成分在
當我們想度過難熬的宵夜時光
可以藉由畫面 欣賞美食節目充饑
讀文字 可能也有這樣的效果 但也可能引發讀者的求知慾
這本書同樣入選的時報開卷好書
詳細書籍介紹 作家部落格
以anobii的自我介紹作結 沒事找事做,沒書找書讀
第十九屆台北國際書展官網 http://www.tibe.org.tw/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