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第一座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點我)
 從五月開始舉辦了一連串活動 慶祝它的一百歲生日
 除了館內的多項特展外 
 這個週末(05.31 ~ 06.01) 館外的廣場上
 有熱鬧的嘉年華會 還有搖滾懷舊音樂會
 雖然原本想去看看的動機 
 就是衝著那幾攤百年老店以及 Tizzy Bac 與客語歌手林生祥的現場演唱
 但是博物館裡頭總有股魅力吸引著我 
 一旦走進去 就會被深深吸引 甘願放棄外頭的精采表演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_CHFawaXGEHeHkexpDGexLDRClKTFJqkjIRxah_3xgB6Bpsw3QSKt6m6CupD5zgnE」
 週日下午一點 來到台博館入口廣場
 舞台上是林生祥與大竹研在試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 七 像是要把氣音調小
 記得曾經聽過他們的表演 卻想不起在何時何地
 兩側的攤位 一邊賣的是與展覽相關的各式紀念品
 明信片 鑰匙圈 帽子 …… 就像每個活動都會看到的那些 大同小異
 另一邊則是標榜著百年字號的老牌子
 丸莊醬油 大同醬油 誠記蔘藥 施美玉名香 瑞成書局
 金果利糖果 舊振南餅舖 鄭興珍餅舖 賽峰家樂茶行 泉發蜂蜜
 舊振南的餅蠻吸引我的 不過看了簡介 台北幾家百貨公司的美食街也有設櫃
 顧攤的也說今天買並沒有比較便宜
 大同一罐三百元的醬油也很不賴 但最後還是縮手
 在這麼簡易的帳篷裡 一張桌子幾件商品 百年老店的特色實在看不出來 
 反倒是一旁來自大溪的民俗老藝師 拿手絕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只見他轉開手上一只陀螺 陀螺沿著半空中的絲線滑行了數公尺 
 一個巧勁 陀螺跳到了另一個平台上
 接著 老藝師示意 廣場上民眾閃避 空出了更大的空間
 這個六七十公斤的大陀螺 粗繩每一圈都得用力的捆緊
 年輕小夥子搬不動的龐然大物 老藝師馬步一站 雙手一抱 奮力一甩
 連人帶繩跑得老遠 陀螺就這麼的轉了起來
 大家鼓掌叫好 錢箱裡叮呤叮呤響了好幾聲
 老藝師可得趁著兩點音樂會開唱前 多表演幾手
 兩點一到 目光焦點大概就不會在他身上了(看圖順序:左上起順時針轉)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8ra5ng8PYvyqkE9vPbPu1T63uqmU5QgLXG-XhF6SLDCaIXGBVsMP1-StNz71fnkgo」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S7adNkhjeS_RKHYQPr2tVfe5Ab-NO5dBMBusJm5HEtBIpcF_ua6Ad0kfvLBqfedBP2vpAyXTefI」

 

 走馬看花的在展覽室裡亂繞總比不上戴個耳機聽語音導覽
 邊看展品邊聽耳機裡傳來的講解更比不上有專業人士親自解說
 很幸運的在看一樓特展時 遇到了一位正在替熟人介紹的專業導覽員
 後來聽說 其實一樓的特展目前還沒安排定時導覽(尚未準備完成)
 所以能夠聽到這一段實在很幸運
 不過將近一小時的導覽 能從頭聽到最後的大概不超過小貓五隻 囧
 《百年物語》分為三個單元 標本物語 鄉愁之物 典範恆久遠
 標本物語的企劃方向是從標本與標本採集者之間的故事出發
 為什麼這位生物家會大量採集某類植物
 為什麼這位人類學家會以原住民文物作為研究主題
 不同博物學家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
 老實說 若不是透過導覽員真正的引領你進入故事中
 比較難從現場的展品中體驗到這一層人文情懷
 附帶一提 去年曾與展出學者中目前唯一一位還在世的陳奇祿先生有過一面之緣
 某次基金會召開董事會 邀請了陳奇祿教授出席 因為他是我們的名譽董事長
 能在這裡出其不意地領略到陳教授的部份貢獻 真是緣份啊
 鄉愁之物 展出的幾件物品
 不但展品本身有其代表意義 展品背後的故事更是牽繫著這塊土地
 留韓反共義士的血書 國父錄音演講的黑膠唱片
 日軍侵台蕃社歸順的保護旗 簽訂重要條約的三隻筆(鋼筆、毛筆、自來水筆)
 是一區能讓人放慢腳步 細細品味展物與看板 進而發思古之幽情 ……
 典範恆久遠 強調的則是文物本身的重要性
 繪製年代最久遠的康熙台灣輿圖 失傳的新港文書 消逝的岸裡大社
 如煙火般短暫的台灣民主國以藍地黃虎旗為國旗(唐美雲六月亦將演出黃虎印 印假旗真)
 還有數件當年以「它」作為首度命名發表新種的「模式標本」
 
※ 此展區禁止攝影,但有電子書可先睹為快 http://formosa.ntm.gov.tw/century/

 

 台博館二樓東西兩側為常設展 一邊為原住民展區 一邊為台灣動植物展區
 迴廊與中央走道一側則是這檔攝影展
 上圖為獲得攝影比賽五萬元的金獎作品 是唯一一張獲得全部評審青睞
   主題:內觀博物館 攝影:胡子友
  
評語:本作品以超廣角表達臺博館大廳圓頂之美,由於立地位置適中,頗能傳達室內莊嚴之美意。
      構圖方正、光線均勻、設色完美,且二十八根立柱均能完美呈現,實屬難得。

 

 來到三樓又巧遇了正在為參觀者解說的志工 趕緊悄悄地混了進去
 這一展區所介紹的台博館歷史 對於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有種特別親切的感覺
 彷彿台博館所見證過的歷史遞嬗 也正是你我的成長軌跡
 當然本人目前只有短短三十年 所以大部分的事紀年表都是緬懷過去
 不同國家的勢力 不同立場的政客 都曾左右這塊土地發展的方向
 不懂得從歷史上學習 就只有重蹈覆轍的步伐
 其中我最大的發現是 原來台北以前也有個天后宮
 如同南部重要的鄉鎮都有一個重要的媽祖信仰中心
 以前一直在納悶為什麼台北沒有一個份量重的媽祖廟
 此刻才知 在十八世紀 我腳下踏的這塊地上有過一座面積超過三千坪的天后宮
 不過日本佔領台灣後 刻意冷淡處理本地信仰 加上風災水災的侵襲
 天后宮終究因年久失修而成了一堆廢木棄石
 又因為台灣鐵路即將從南到北全線暢通 因應日本皇室來台剪綵
 台北總督府趁熱興建一座博物館擴大宣傳 才有了今天這座建築
 天后宮建築群當年的雄偉氣派 也只能從李乾朗教授的手繪圖中懷念了

 

 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更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其規模之大 不但以台博館與新公園作為第一會場
 第二會場涵蓋台北車站四周至中華路一帶 大稻埕另設一展覽分場
 全台各地更增設了十個地方鄉土特色館
 五十天的展期總共吸引了三百多萬人來台參觀
 而當時台灣的人口也不過六百多萬人而已
 2010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能為台灣製造多大的商機 吸引多少的人潮呢


 三樓的展區除了緬懷過去 更讓人滿懷期待的看見了台博館的未來
 能在這裡體會到一座博物館是如此用心的經營規劃 真的有種小小的感動
 台博館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為增建分館 擴充展覽
 第一個便是即將在年底開幕的「土銀展館」
 這個隔著襄陽路與台博本館對望的古蹟 荒廢棄置了好長一段歲月
 即將以「台灣自然史博物館」的全新面貌示人
 看著模型以及裡頭幾件精巧的示意展品
 就像是電影《博物館驚魂夜》所使用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場景
 令人期待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分館也正在修建中 預計明年年中開展
 一個是鐵道部展館 位在延平北路與忠孝西路交叉口
 一個是樟腦廠展館 位在南昌路與南海路交叉口
 都是屬於古蹟活化再利用的例子
 未來一個將成為鐵道迷的最愛 一個將介紹台灣產業的早期發展盛況
 志工說 將來這些場館說不定都可以藉由地下道互通 形成台博館的參觀網絡
 聽起來不是很令人興奮嗎

 《接下篇》http://damonnan.spaces.live.com/blog/cns!C4D93FFB3BDB728C!7155.ent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Mon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