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何仙姑。上集
時間:2008.04.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等主演
進場時還納悶 觀看明華園歌仔戲搞得跟看演唱會一樣
還有保全搜查觀眾的包包 怕我們攜帶錄影器材啊
一進大廳 又看見金屬探測門大剌剌立在入口處
劇院內 前幾排觀眾席已經埋伏了數位便衣端坐在那裡(別裝了 各位)
原來禮拜五晚上的首演場 有大官要來
看這樣的保安規格 再加上明華園的政治色彩
猜的不錯 應該就是剛出爐的總統當選人馬先生要來捧場了
果不其然 開眼前十分鐘 舞台左側的入口走進來一大群人
除了馬英九先生從我面前經過外
還有吳敦義先生 白冰冰女士 以及一些我認得出喊不出的達官貴人
舞台下頓時成了馬先生的簽名會 隨扈們也束手無策
好在燈光三明三暗之後 觀眾也都坐定位 好戲開鑼
明華園2008全新經典版的《何仙姑》兩大噱頭
一是五小時的連本大戲 分上下兩集一併推出
二是當家小生孫翠鳳 一趕六 扮演六個角色 分別為
故事主要敘述蓬萊八仙中 第七位成仙的何仙姑由男變女由人成仙的歷程
劇情牽扯到武則天 也牽扯到楊貴妃(覺得扯得還蠻遠的)
不過其基本立意是很感動人心的
因為五小時很長 編劇以一段四句聯來告訴觀眾何仙姑的成仙過程
強顏歡笑,胭脂抿唇 賜封昭陽,白綾謝恩
青龍騰雲,馬嵬黃昏 三度梳妝,始定乾坤
主角張四郎每經歷一件事 每體悟一件事 就代表完成一個階段
先談幕後 整場的燈光佈景與服飾 真真華麗到不行
把整個皇宮的金碧輝煌樣貌 照耀地閃閃動人
大學上過劉權富老師的燈光設計概論 中場還看到老師急忙的穿過休息區
佈景方面 一瞬間舞台上近百朵荷花綻開的姿態 煞是動人
而除了從上方降下來的大型畫板 從兩側布幔後方推出來的假山巨岩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那五件大型量體 兩道斜坡 兩道階梯 一座高台
一開始以為舞台設計是運用了國家戲劇院獨特的旋轉舞台
但隨著場景轉換 量體移動的路線越趨複雜 不像只利用旋轉舞台那麼簡單
是有牽線再拉嗎 還是有鋪設軌道
謝幕時 孫翠鳳的致詞解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原來這五件大型道具中都躲著一位團員
時間一到 便屈身跪地 以四肢移動 迅速到達定位
這麼笨拙又艱苦的使用人力 真讓人想為明華園大聲鼓掌
也許我們的舞台技術還無法做到全面高科技
但用最傳統的方式 還是能讓觀眾體驗到像百老匯那般的舞台轉換
明華園堅持「不暗燈‧不落幕」的換場方式
再加上編劇很愛不同時空的相互交錯 一不小心場景轉變就顯得多且亂
技術人員還是讓觀眾親眼看到了幕後的真功夫
樂隊指揮看節目單上是陳志昇
不得不敬佩小巨人學長 在國樂圈的地位日趨崇高 什麼場子都能接
結果謝幕時 發現起身敬禮的不是小巨人 原來國樂圈不只一位陳志昇
至於演員詮釋方面 飾演武則天的旦角鄭雅升似乎表演的層次不夠豐富
手勢過於單薄 講話很愛斷句 聽來不順耳(台語叫ㄎㄟˊㄎㄟˊ)
小生孫翠鳳與丑角陳勝在都算稱職 沒什麼太令人意外的驚喜
倒是兩個年輕演員 陳昭庭與陳昭薇 與諸位長輩對戲 毫不遜色
另提唱唸部份
明華園慣用的曲牌 跟我原先既定印象中的歌仔戲 有點不一樣
所以聽他們唱戲 老實說旋律不是很合我意
對白方面 我覺得用了太多對仗的謁語 不夠口語化
一個在外台戲班打滾多年名號響叮噹的劇團 貼近人心的生活化演出
怎麼一進得內台 在台詞編寫上就變得這麼艱澀難懂
妳丟一句文言文過來 我回一句文言文過去
字詞晦澀 我這個讀過大學的都猜不透其意了
看戲看了一甲子的老伯伯老婆婆們都懂嗎
…………………………………………….………………………….………………………….………………….
至於你問我會不會再寫一篇【談‧表演】何仙姑。下集
答案是「沒有」
我真是糊塗到家 拿了週日下集的票 心裡一直以為是晚上的場次
下午四點把票根拿出來確認 上面印著開演時間14:30
恨啊 沒看到下集的大青龍 也沒看到孫翠鳳扮女裝
真真個欲哭無淚訴與誰啊
只能安慰自己 反正馬英九先生也沒有看下集
差別僅在於 他是「心繫國事」 我是「心不在焉」
圖片來源 孫翠鳳個人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sun-tsuifeng/
ps. 明華園的場子也沒辦法達到滿座的票房 大概一次要買兩場戲的票價 戲迷們也難以消受
ps. 馬先生自掏腰包看戲 不知道數十位隨扈的戲票錢是否也是馬先生買單
時間:2008.04.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等主演
進場時還納悶 觀看明華園歌仔戲搞得跟看演唱會一樣
還有保全搜查觀眾的包包 怕我們攜帶錄影器材啊
一進大廳 又看見金屬探測門大剌剌立在入口處
劇院內 前幾排觀眾席已經埋伏了數位便衣端坐在那裡(別裝了 各位)
原來禮拜五晚上的首演場 有大官要來
看這樣的保安規格 再加上明華園的政治色彩
猜的不錯 應該就是剛出爐的總統當選人馬先生要來捧場了
果不其然 開眼前十分鐘 舞台左側的入口走進來一大群人
除了馬英九先生從我面前經過外
還有吳敦義先生 白冰冰女士 以及一些我認得出喊不出的達官貴人
舞台下頓時成了馬先生的簽名會 隨扈們也束手無策
好在燈光三明三暗之後 觀眾也都坐定位 好戲開鑼
明華園2008全新經典版的《何仙姑》兩大噱頭
一是五小時的連本大戲 分上下兩集一併推出
二是當家小生孫翠鳳 一趕六 扮演六個角色 分別為
故事主要敘述蓬萊八仙中 第七位成仙的何仙姑由男變女由人成仙的歷程
劇情牽扯到武則天 也牽扯到楊貴妃(覺得扯得還蠻遠的)
不過其基本立意是很感動人心的
因為五小時很長 編劇以一段四句聯來告訴觀眾何仙姑的成仙過程
強顏歡笑,胭脂抿唇 賜封昭陽,白綾謝恩
青龍騰雲,馬嵬黃昏 三度梳妝,始定乾坤
主角張四郎每經歷一件事 每體悟一件事 就代表完成一個階段
先談幕後 整場的燈光佈景與服飾 真真華麗到不行
把整個皇宮的金碧輝煌樣貌 照耀地閃閃動人
大學上過劉權富老師的燈光設計概論 中場還看到老師急忙的穿過休息區
佈景方面 一瞬間舞台上近百朵荷花綻開的姿態 煞是動人
而除了從上方降下來的大型畫板 從兩側布幔後方推出來的假山巨岩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那五件大型量體 兩道斜坡 兩道階梯 一座高台
一開始以為舞台設計是運用了國家戲劇院獨特的旋轉舞台
但隨著場景轉換 量體移動的路線越趨複雜 不像只利用旋轉舞台那麼簡單
是有牽線再拉嗎 還是有鋪設軌道
謝幕時 孫翠鳳的致詞解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原來這五件大型道具中都躲著一位團員
時間一到 便屈身跪地 以四肢移動 迅速到達定位
這麼笨拙又艱苦的使用人力 真讓人想為明華園大聲鼓掌
也許我們的舞台技術還無法做到全面高科技
但用最傳統的方式 還是能讓觀眾體驗到像百老匯那般的舞台轉換
明華園堅持「不暗燈‧不落幕」的換場方式
再加上編劇很愛不同時空的相互交錯 一不小心場景轉變就顯得多且亂
技術人員還是讓觀眾親眼看到了幕後的真功夫
樂隊指揮看節目單上是陳志昇
不得不敬佩小巨人學長 在國樂圈的地位日趨崇高 什麼場子都能接
結果謝幕時 發現起身敬禮的不是小巨人 原來國樂圈不只一位陳志昇
至於演員詮釋方面 飾演武則天的旦角鄭雅升似乎表演的層次不夠豐富
手勢過於單薄 講話很愛斷句 聽來不順耳(台語叫ㄎㄟˊㄎㄟˊ)
小生孫翠鳳與丑角陳勝在都算稱職 沒什麼太令人意外的驚喜
倒是兩個年輕演員 陳昭庭與陳昭薇 與諸位長輩對戲 毫不遜色
另提唱唸部份
明華園慣用的曲牌 跟我原先既定印象中的歌仔戲 有點不一樣
所以聽他們唱戲 老實說旋律不是很合我意
對白方面 我覺得用了太多對仗的謁語 不夠口語化
一個在外台戲班打滾多年名號響叮噹的劇團 貼近人心的生活化演出
怎麼一進得內台 在台詞編寫上就變得這麼艱澀難懂
妳丟一句文言文過來 我回一句文言文過去
字詞晦澀 我這個讀過大學的都猜不透其意了
看戲看了一甲子的老伯伯老婆婆們都懂嗎
…………………………………………….………………………….………………………….………………….
至於你問我會不會再寫一篇【談‧表演】何仙姑。下集
答案是「沒有」
我真是糊塗到家 拿了週日下集的票 心裡一直以為是晚上的場次
下午四點把票根拿出來確認 上面印著開演時間14:30
恨啊 沒看到下集的大青龍 也沒看到孫翠鳳扮女裝
真真個欲哭無淚訴與誰啊
只能安慰自己 反正馬英九先生也沒有看下集
差別僅在於 他是「心繫國事」 我是「心不在焉」
圖片來源 孫翠鳳個人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sun-tsuifeng/
ps. 明華園的場子也沒辦法達到滿座的票房 大概一次要買兩場戲的票價 戲迷們也難以消受
ps. 馬先生自掏腰包看戲 不知道數十位隨扈的戲票錢是否也是馬先生買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